谭小芳,谭小芳讲师,谭小芳联系方式,谭小芳培训师-【讲师网】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谭小芳:爱车族汽车公司国学管理案例分析
2016-01-20 42102
爱车族汽车公司国学管理案例分析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国学管理案例:深圳爱车族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只有百来人的小企业,其创始人唐日庆推崇国学,认为“诚信”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并由此引申出一套诚信的企业制度。如修车时先报后修,明码实价;换出旧件交还车主;坚决不用假冒配件,不无故扩大维修范围等。在修车行业诸多猫腻、车主谈修理厂色变的当下,唐日庆以诚信筑起了一道道德的防线。 除了对员工进行国学培训,在公司各处张贴国学经典语句外,唐日庆还在员工打卡处放置“诚信鼎”,上书两行大字:爱车族商道,诚信为本。他认为诚信鼎的作用在于:“上班打卡时,它会提醒员工,诚信的一天开始了,不能欺骗同事和顾客;下班打卡时,它又会提醒员工,诚信的夜晚开始了,不能欺骗家人和朋友。” 可见其用心良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兴办的“强国”和“求富”企业,以及稍后秉持“实业救国”理念的民族资本发展,是商人和商业社会地位提升的开端。改革开放近30年来,创富则成了多数国人最为认可的人生追求。企业大量需求的管理、营销、人力、法律等商务人才不断升温,而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却多呈门前冷落鞍马稀之态。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有了一定累积,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有了很大恢复,人们自然会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根。当前的国学与商道热,可能有四个原因:受东方管理学派影响,有些人要自立门户;管理学很重要,向西方学习有必要,但不能完全走西化道路,应该不断创新;社会的需求以及利益驱动。 昨天还在向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以及约翰·科特(JOHNKOTTER)这样的西方管理大师求取真经,今天,《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国学经典已经摆在了很多企业家的案头。形形色色的总裁国学班更是身价不菲,学费动辄以万计。从历史的烟尘中走来的国学,似乎突然又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著名国学企管专家谭小芳女士表示,国学受到管理者追捧,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发掘传统、古为今用,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避免恶性竞争的需要。二是西方管理理论的“水土不服”,使得中国的管理者转而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管理思想。基于广泛的社会需求以及巨额利益的驱动,大量机构提供国学方面的培训或教育,声称要培养不仅拥有财富,而且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的“新儒商”,这也大大促进了国学的热潮。 著名国学管理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历史真的很有意思,近一百年以来,国学——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猛烈的冲击,先是五四运动,后是文化大革命,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在西方“绿色文明”面前,作为“黄色文明”的国学遭到批判。然而进入本世纪以来的短短几年,一股“国学热”正悄然兴起。“乘飞机,听国学”成为企业领导和成功人士的风尚。这难道是企业家在赶时髦?实则不是!这是需要! 培训充电就好像补充营养的进餐,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各种培训就像各种大餐,怎样才能吃得更好?那就需要对这些大餐有深入的了解。从培训市场来看,随着“国学热”在我国的掀起,一时间,各种“总裁国学班”顺势而生。与此同时,进入中国十多年的MBA课程以及以西方管理学为基础的高管人员进修课程也是蓬勃发展,拥有最多“粉丝”。此外,一两天的短期大课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人常说,中餐注重营养,西餐讲究吃法。“总裁国学班”更多宣扬的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感悟企业文化与管理的战略思维,就像高管培训中的“中餐”;而以西方管理学为基础的MBA/EMBA核心课程班或高管课程,更多侧重于实际管理流程与技巧及经验的传播,颇具“西餐”的精髓。而目前不少企业在选择中高层管理培训时,仍存在盲目追随热点课程,急功近利,希望听某某“大师”一两天所谓管理课,吃管理培训“快餐”的现象。 相对于国学重“道”,MBA/EMBA显然重“术”,回顾MBA/EMBA之类管理培训在中国红火走过的十几年,它切合了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下迫切需要向西方学习管理经验的心理与现实。虽然现在关注度有所下降,但是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始终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实际上,一些跨国公司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十分注意吸收中国文化,企业管理者对中国的国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说国学告诉你的是企业发展的方向,那么来自西方的管理培训告诉你的是要走这个方向必须具有的技能与经验。 经济全球化在给企业提供机会的同时,也给企业管理者提出一些难题。国学重“道”,侧重提升道德和管理智慧;西方管理重“术”,侧重于管理技能与经验。光有“道”会陷于空谈,光有“术”会陷于琐碎,“道”“术”的结合成为一些企业管理者学习和充电的最佳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管理者即使在学了MBA或EMBA之后,依然会再参加“国学班”,既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也希望在企业建立一种和谐文化。 所谓的国学管理,其实是根据中国企业的特点,对西方那一套管理方法的补充。西方管理方法制度严密,负责的是科学的那一部分,而中国国学讲究人情,则负担着管理中艺术的那一部分,即如何让管理更顺畅地进行,更适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在《世界经理人》所进行的调查中,有80.6%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管理上,国学与西学应该兼收并蓄。另有30.2%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学管理只适合务虚,务实层面还是要靠西方管理。 国学热的出现是一件好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对自身精神追求的一种向往。人们希望通过在传统国学中追求一种精神的安慰,具体就是期望对于世界观、人伦关系、性格志向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能够提供一种文化的力量。”中华道统文化的流传历经千年洗礼,其间包含了诸多博大精深的管理哲学。在笔者看来,国学绝不是纯理论形态的单一伦理道德,而有着丰富的内容,包括每个人的世界观,做人做事、对待家人的准则,以及生活哲学等。 在与企业家的交流中,我曾经多次问过他们:你们学了MBA,学了大量的西方管理学知识,为什么还要来学国学?他们总是回答:国学跟西方管理学不同,国学里面有很好的东西。这样说很对。国学与西学,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国管理和西方管理,就好比是一个人的左右脑、一个人的两条腿。西学是左脑,我们企业家往往左脑太发达了,右脑还没有开发。左脑管的是右腿,也就是右腿太粗了,左腿太细了,走路就不稳!学了国学,左右脑都发达了,两条腿都粗了,走路就稳了,便能走很远的路。 著名国学企管专家谭小芳女士了解到,习近平同志于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题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演说中指出:“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哲学家的文章有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谭老师强调:国学对现代人的意义,不就是要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与补强吗?简单说来,学习儒家与道家之后,如果在言行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不能算是学过了。 时下,企业的培训中,国学大行其道,但我建议企业还是先有鉴别力再参加学国学培训。否则,以农业社会的思想来管理现代工业企业。那么我们企业也可能重蹈“北洋舰队”的覆覆辙的。不过,就现实而言,我相信这种担心是忌人忧天了。多年来的国学管理培训经历,笔者感叹——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家的队伍很庞大,但他们究竟需要什么,在想什么,在困惑什么,这应该是培训学院、专家讲师要想到的事。比如,对于学习“国学”的积极意义,并非所有的企业家都很认同。我就了解到一些企业家学员表示,企业家充电是很好的,但关键还是要务实,接受企业生存“技能”方面的培训还是比较实用的。 几日前,还有位总裁班的学员问我:谭老师,究竟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国学管理?我笑答曰:国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应当身体力行,所以才不应当仅仅是哲学,思想。国学是四书五经,是二十四史,是唐诗宋词,是红楼梦和三国,是老庄,是禅机,是数不尽的古代文献,当然也是贯穿在其中的精神。 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整个二十世纪,是国学的空前(但愿不是“绝后”)灾难时期,因西方工商业文明的入侵,加上国内知识界人士的全盘西化努力(配合着“打倒孔家店之类”的口号),还有反右、文革的再摧残,使国学已趋于衰亡。在西方文化的极端疯狂发展已使人类吃尽老天报应之苦头的今天,全人类精神痛苦剧烈、人为灾难深重,在这种前提下,重振东方文化、使之产生挽救人类、避免整体灭亡的重要作用,这已成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强烈要求。 国学乃智慧之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承载先贤之智,传承国学实为神圣之使命。得大师亲传,问道天下,可感悟国学之博大精深,可感知至广大而尽精微的万物妙道,可体悟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为人之道,可实践经世致用的济事之道,可修为兼济天下之大德,更可练达成就事业之博大胸怀。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女士十余载求学问道,发源于北大百年学府之深厚底蕴,蓬勃于千年文明之智识,以“融通百家心性,传承国学”为宗旨,汇聚四海之友,结缘五方之士,遍天下桃李万人,成当代国学之塾之最也。 国学的精髓就在于太极、两仪、四象、五行、八卦、无极,它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大系统,它强调的是变化和变化的规律;而管理实际上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国学在企业中的运用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心智教化,即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教化。管理的实质其实不是管别人,而是管自己;管自己实际上是管心,只有修己,才能安人;人心正了,人心齐了,企业就管好了。第二是指导具体操作环节。管理的环节包括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研发、财务、物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国学的思维来管理,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用“五行人格”、“八卦人格”为标准来识人、用人。第三是帮助预测和决策。大量的实践证明,企业的决策是不能单纯以数据分析为依据的,“哪怕是国外著名的咨询公司所做出的分析数据,也不可能完全照用”。决策当然需要一些数据基础,但是最重要的是决策那一瞬间的判断,这一瞬间的判断包括企业家的直觉和灵感。直觉和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靠不断的修行、掌握国学功夫。国学修行能够触发智慧的“引爆点”,激发人的潜能,有助于在关键时刻形成正确的决断。 国学虽然依托中国千年历史而生,但最早被用于企业管理,却是在国土之外。有人曾对日本的发展进行过研究,并认为其管理现代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在对东方文化的应用。这种东方文化来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被誉为“经营之神”的著名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其管理哲学就来源于中国的《易经》,他把“生生之谓易”的哲理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使得松下电器在世界最大工业公司中排名迅速上升。同在儒家文化圈的亚洲“四小龙”也深受中国国学的影响和熏陶。 据我所知,当前在中国,推崇国学的企业家不在少数:张瑞敏曾称自己有三位老师―老子、孙子以及孔子;皇明集团的掌舵者黄鸣在网上开了3个博客和2个专栏,在全国各地的媒体面前亮相,四处宣讲传播孔子和《论语》;汇通汇利董事长胡小林在企业中落实推广《弟子规》,按照《弟子规》来管理经营企业;方太厨具的创始人之一茅忠群对各派思想兼收并蓄,并将其形成一系列制度……国内企业界的“国学热”像是擦亮了一颗蒙尘多年的明珠,但是如何借助这颗明珠的光亮为企业管理锦上添花,如何避免认识以及应用上的误区,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很多企业高管在接触到国学管理后非常感慨,蒙牛集团老总牛根生在听了国学关于“无极”、“归零”的思想后,深有感触地说:“实际上我是从‘无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企业家)。再从‘资产阶级变成‘无产阶级,就是‘归零。”之后,牛根生捐出他所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成立“老牛基金会”,用于奖励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可以想象,在企业家这样的心胸之下,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将受到多大的激发,而企业的发展则必然有着无限的未来。在这个意义上,牛根生的“归零”是自愿的“失”,他由此得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责任,实现了不战而胜,无为而治。具体说来,谭小芳老师认为,国学管理智慧主要有如下几点启发—— 1、国学与企业诚信 《周易"乾"文言》上记载“修辞立其诚”,意思是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轻诺而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老子这句话旨在强调说话要谨慎,处理大事更要认真。有些人不经过深思熟虑,轻易答应别人的要求,事后却做不到甚至忘的一干二净,这样的人怎么能有信用呢?所以对别人承诺时,一定要慎重斟酌,量力而行。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说到做到,一诺千金。 孔子也多次谈到诚信的问题。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意思是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孔子就谈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只有合乎道义本分的话,才可以认真去做。作出承诺前,必须考虑承诺的正义性、合理性以及后果。作出承诺后,如果发现承诺的内容本身存在失误,就必须及时纠正,避免犯更大的错误而难以自拔。这才是真正的“信”。《弟子规》讲到“谨信”,是指要谨而信。没有言行的严谨,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的作风,容易造成轻诺寡信的局面。即使你不是有意欺骗,但言行不谨,信就得不到保障。 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而在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微软公司在用人时非常强调诚信,我们只雇佣那些最值得信赖的人。去年,当微软列出对员工期望的“核心价值观”时,诚信(honestyandintegrity)被列为一位。甚至可以说,诚信是大多数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一些企业根本不会去雇用没有诚信的人。如果一个员工发生了严重诚信的问题,他会被立刻解雇。 2、国学与经营智慧 企业的经营智慧,不是小花招,而是大胸怀。足球假摔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凡是观看的都一清二楚,裁判也会掏牌,如果太过分,直接红牌罚下场。楼市、房价可以不降,但别愚弄老百姓,也玩假摔这一套。要涨就涨,要降就降,光明磊落,在市场面前没有什么可装的。 在这里,谭小芳老师先与您分享一个《论语》里面的经典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个条件了。孔子回答,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子贡说:老师,三条太多了,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条,你去掉什么?孔子说:去兵。子贡说:老师,如果还要去掉一个,你去掉哪一条?孔子说:去食。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孔子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经典论述,社会、家庭无不如此,而应用到企业之上,更有异曲同工之妙。 2000多年前,孟子就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企业家的经营智慧在于,是市场逼着你降价,而后被老百姓唾弃,还是主动让利老百姓,赢得市场的民心?地产老总们,你们必须做出决策。毛泽东用一生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深情的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当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背离人民愿望的时候,有没有企业家敢于站出来,创建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呢? 3、国学与人本管理 儒学作为古代的治国理论与西方的现代管理显然是不同的,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立论、宗旨、方法和目标,但是作为管理的理论,也有许多共通的原则和规律。“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它始终关注的是人,重视人的现实价值、现实的生活状况和心灵的慰藉,进而关注社会是否和谐。西方现代管理学研究的重心,是如何调动和激励职工的积极性、认识人类行为的内驱力,从而为资产所有者赢得更大的利润。 谭小芳老师认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量引进了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一些企业中运用行为学理论。把“物质刺激”当作唯一的激励手段,奖金挂帅,金钱挂帅,忽视思想教育,忽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人的物质欲望无限膨胀,导致人的行为非道德化,陷入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个人主义深渊,破坏了个人心理的平衡,从而危害着团体和社会的和谐与平衡;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管理者、被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调动其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益的关键。 4、国学与员工道德 《弟子规》是儒家的一本经典读物,最近不少企业在学习,我也接触过很多老板,他们都希望能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宣讲,引导员工形成“忠诚、敬业”的道德品质。但正如我跟很多企业老板说的一样,企业老板自己是否也在学,自己是否在亲自讲,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真的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在做? 当这些问题问下去后,很多老板都回答,“没时间,做不到”。那我就很怀疑我们的很多企业,在推行这种道德教育的初衷,让员工都成为“知书达理的好员工”,当然可以便于管理,但如果不是老板和领导亲自带头学习、以身作则,我认为企业很难真正地树立道德准则。 所以,谭老师建议我们的企业家与企业员工都应该读读《弟子规》。《弟子规》1080个字,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管理最难的是人心。尽管寻求专业团队支撑是一种途径,但内部培训才是发展的真正造血机制。 在工作实践中,谭老师发现,《论语》、《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人的修身处方面体现得更为精妙。“芳华于内,恭必于外,致和于中,谓之华必和,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弟子规》这本典籍中强调“孝悌”、“忠诚”,不夸张地说,谭老师也带动了一批企业家寻找这样的方式缓解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矛盾。 5、国学与制度规范 “经济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欧洲有欧洲的管理模式,美国有美国的管理模式,日本有日本的管理模式,中国在若干年后要成为发达国家,一定也要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我觉得儒学完全可以与实践管理相结合,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且要中西合璧。也即是前面的标题——以礼治企”。 孔子将古人祭祀礼仪中的“礼”从宗教范畴推广成为人文世界的行为规范。“礼”不仅是等级社会的外在形式,而且与人的内在理性结合在一起,使“礼”的实践成为人的内发行为,达到自我控制,“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茅忠群在感性的“仁爱”基础之上,推行理性的“礼”,即为管理的规范与制度。 谭小芳老师认为,儒学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运用到国家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曾取得卓越的管理成效,深受儒学影响的国人,从思想上具备认同的基础,笔者强调说可以治理国家的思想,肯定是可以管理企业的。 总之,“国学+管理”确实是一件双赢的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管理随之也要上一个新的档次。企业家不光在技术层面上要有所成长,在精神层面上也需要提升,这种精神层面更多是一种判断力与意志力等人文素养。限于篇幅,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希望各位在管理实践中学好国学,用好国学,活学活用。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合肥站 hf.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