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鹏程,冯鹏程讲师,冯鹏程联系方式,冯鹏程培训师-【讲师网】
资本运营、财务管理、战略与商业模式专家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冯鹏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应对【资本运营、投融资专家讲师冯鹏程教授】
2016-11-27 1360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形成新一轮企业国际化热潮。伴随这一轮企业“走出去”热潮,境外投资风险可能呈上升趋势,尤其可能面临社会安全风险、法律法规风险、项目投资风险、技术风险等一系列“旧风险”中的新问题。

看清五大风险

首先是社会安全风险。近年来,不少中国企业受当地冲突影响,在高风险地区的投资遭受挫折,甚至发生人员安全受到威胁导致伤亡的事件。


其次是法律、法规和制度风险。对于某些跨国并购和投资项目,东道国非常慎重,尤其涉及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并购方、投资方往往会被严格审查,且不排除含有政治因素。


美国就专门设立了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国家安全名义对跨国投资进行审查。华为、中兴、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均被其审查或曾被拒之门外。


由于各国法律体系、规定各异,企业须关注东道国的政策变化,早期因法律禁止性规定和政策变动而遭受损失的不乏其例,尤其是存在两套法律和政策体系的联邦制国家里,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规则差异,情况更加复杂。


第三是项目投资风险。境外并购或投资项目由于目标企业、目标资产或目标项目远在异国,可行性研究要尤为充分。这包括目标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债权债务关系、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目标项目的资源、市场、区位、交通、社会环境,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基于不同会计准则和货币兑换等因素,企业资产或项目收益评估将出现较大偏差。并且,项目融资往往存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汇率、利率风险,等等。


而在融资方面,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和投资主要还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很少在国际市场上发债、定向发股、换股。单一融资方式会加重财务负担和财务风险。


第四是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项目选定应当是企业自己的主业强项,要具备技术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保障项目建成后的安全、稳定、长周期、优化运行,防止和避免不成熟或未经工业化考验的所谓新技术在对外投资项目中盲目放大。


此外,充分的市场调查要落实产品的市场分布和容量潜力,避免市场空乏,对各种贸易保护行径也要有所预防。


第五是人事、文化融合及机构整合风险。并购完成后,需要对两个企业或两套运行体系进行整合。新项目从工程建设到试车投产,都要与当地相关机构、人员打交道。不同文化和心理状态,就会使得员工人事整合相对困难。处理不当,会造成内部不协调、不和谐甚至人才大量流失。


这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做好整合工作,制定较完备的整合计划,包括机构、人员、技术、装备,既要有进步有改革,又不能操之过急。据实对原有管理方式调整创新,取长补短。


重视四种对策

首先是国家层面制定“走出去”战略规划。规划应包括发展定位、产业选择、区位抉择、投资取向、合作方式等内容,以及主要行业的专项规划。目前,这一规划尚未到位,难免造成企业对外投资的盲目和无序。


在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各国都致力于调整变革且保护主义盛行的新形势下,建议我国政府积极参与多边投资框架谈判和区域经济合作,对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科技实力、社会状况等作出综合评估,指导企业规避风险。


此外,还应结合国情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和发挥高铁、核电、通信等高技术行业以及纺织、服装、食品、家电、建筑等传统行业的比较优势。


制造业的对外投资,要重视引入先进技术,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并购研发机构、设立研发中心,以境外产品开发带动国内产品升级。同时,通过对外投资获取紧缺能源和矿产资源,权衡选择重点战略合作区域,以并购、参股、投资、工程服务、合作开发等达到共赢。


其次是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尽快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外并购、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审批程序、外汇管制、资金支持、保险支持、税收政策等制定具体操作方法。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金融协助、投资保险、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保护政策,为中小企业建立风险保障制度。


企业要充分了解并遵守东道国的法律规定。据了解,企业对反垄断法、跨国并购审查法、证券交易法、公司法、社会保障法、破产法等较重视,但对知识产权、劳动法、合同管理、公司治理等重视不够。

第三是加强防范风险的服务保障能力。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往往掺杂政治、社会因素,需要政府指导支持,必要时可通过国际舆论、国家干预和斡旋等方式解决。建议政府要积极参与交易规则的制定,提高我国在改进世界经贸秩序方面的话语权。

政府还应支持和培育专业服务中介机构,搭建促进走出去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政府、协会、企业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前期指导、协调服务、解决争端的服务机制。


发挥外交机构作用,加强与国外商业机构、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发挥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作用,建立信息网络体系,产业预警、动态监测,做到危机前有警示、危机后积极应对。


第四是鼓励企业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无论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关键要有一支国际化管理经验丰富、理念先进、了解文化差异的管理团队和复合型人才队伍。


但是,目前企业这方面的人才匮乏,据有关机构调查评估,“十二五”期间全口径计算需要200多万人,应届毕业生远不足以满足需求,还要从在职员工中选拔培养。建议选派具有一定基础的优秀人员进行海外培训,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或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专门人才和复合人才。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合肥站 hf.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