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李星讲师,李星联系方式,李星培训师-【讲师网】
九型人格、DISC多种性格学说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星:影响一生的九型人格
2016-01-20 24996
许多时候,我们都会听见别人这样形容他自己:
 
  “如果我参加一个有许多陌生人的场合,我会不知如何是好,更害怕他们跟我说话;但跟熟悉的朋友一起,我便会滔滔不绝。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太明白自己,或许我是双重性格吧!哈哈!”
 
  “我每一天都要活得快乐,凡事都向好处想,所以人人都说我是一个乐观开心的人。”
 
  “不太爱说话是我的性格吧!我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
 
  “我最讨厌别人说我跟谁有点相似,你看我这一身的打扮,根本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我,更何况性格!”
 
  “我认为做人一定要负责任,应承了别人的事情,无论如何我一定会办到,而且要做到最好。”
 
  又或者,我们会经常这样形容其他人的性格:
 
  “他经常有很多千奇百怪的鬼主意,而且贪玩到不得了!”
 
  “他?老是摆出一副老板姿态,要我们遵从他的指示做事,好像他才是老板。”
 
  “爸爸早出晚归,非常勤劳,从没听他说工作辛苦。爸爸做人做事有原则,只要是对的事,他一定会坚持到底,不轻易受他人影响。”
 
  “他是一个没耐性的人。”
 
   “他很保护自己,从不透露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人。”
 
  “他很平易近人,什么事也无所谓,很易相处,但似乎太没有主见了。”
 
  以上的描述都是我们惯常形容性格的字句,相信大家也耳熟能详。如果我们把这些描述分类,一般而言,人可分为:主动型、内向型、思考型、感性型、果断型、依赖型等等。若细心观察,则会发现无论属于哪一类型,这些描述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根据日常行为,加上形容词。
 
  试举一例,当人被形容为“内向型”,这个人必定表现了一些行为,例如不多说话、较少参与集体活动、喜欢安静或一个人的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一个人的惯常表现的行为。
 
  总括起来说,我们一般用做描述性格的字句,不论有多少词,又或是怎样分门别类,都是一些日常行为的“形容词”,都只是属于对人的表层分析。虽然通过行为表现可以对一个人的性格略知一二,但细心想想,单从行为表现来理解,是否能完全剖析一个人?人往往在不同阶段、 不同环境 、不同社群中,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那么是否真的单从行为就可全面了解一个人?
 
  行为会随着经历、生活而改变
 
  其实,要真正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不能单单依靠行为作判断。在现今社会,人为了生存,已惯于应不同的环境、人物、气氛甚至情绪(包括自己及他人的)而刻意改变自己的某些本能行为。试举例,自小就喜欢我行我素、不理会他人感受的人,当他日渐长大,踏入社会后,为了工作,为了生活,开始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再不能依然故我。因此,他在言谈举止上会慢慢做出改变,必须顾及他人、顾及后果,甚至变得行事非常谨慎。
 
  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件真人真事。为保护隐私,故事中的主角会化名为小明。小明于十多岁便离开家庭,独自一人到外国生活。当时,他初尝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终日沉溺于吃喝玩乐,夜夜笙歌,生活非常糜烂。数年后,有一件事令他有所感悟,开始明白人生不应如此。从那时开始,他决定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专心工作,创一番事业。小明因这件事的经历,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行为绝对会随着环境因素而改变,不同的经历、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行为。
 
  行为会受身边的人影响
 
  从小开始,大家均受到不同种类的教育,加上人天生拥有模仿他人的能力,不知不觉间,已学习了不少他人的行为。尤其是在童年时候,大部分时间所能接触到的,就只有父母,自然也模仿了不少父母的行为,这些行为并不是其天性。因此,单从行为,很难真正看透一个人。


李星,北京九型人格成长学院首席培训师,浙江大学高端培训特聘培训师,无国界素心素食会社助理研究员。微博:@培训师李星,公众微信:培训师李星。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合肥站 hf.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蔡老师 15925605583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