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电商培训师廖志伟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jackielzw
望京和中关村,一个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一个位于西北方向,分处北四环的两端,隔着一整座大城。一个是韩国人在京聚集的大型社区,一个是声名在外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过去半年,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关联在一起。
始于Inno Way,终于Inno Way。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南北两端各竖着一个“Inno Way”字样的雕像,这是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英文名字。知乎上名为“inno way服务员”的用户回复网友提问时称,这个名字取自英文单词“innovation”,意为改革、创新,此外将其拆分为“inno way”也可以解释为“创业,绝处逢生”。
是否绝处逢生不得而知,但这条不足300米长的街道,如今的确是诸多创业者的希望所在。10月下旬,新一轮的中关村创新创业季正如火如荼。
“扫码一条街”位于望京阜安西路,与望京SOHO隔街相望,此地白领密集,自今年6月起因O2O企业的地推齐聚于此而名声大噪。
“今年夏天最热的时候最多,最近天冷了摊子也没之前多了。”街旁一家餐厅的员工嘀咕,短短四个月的时间,“扫码一条街”经历了抛物线式的发展过程,现在热度已不如两个月前。
两条不同的街区,却同时反映了当前创业圈发展的现状。
两条街的繁荣
10月下旬,北京已深秋,不足50米的望京“扫码一条街”上,地推们招揽路人的喊叫声此起彼伏。一张折叠桌、几只装满礼品的箱子,就是一个简易的地推摊,每个小摊旁,都围着拿着手机在扫码的路人。
“O2O大局已定,今年以来O2O创业项目拿投资越来越难了。”创投圈联合创始人、CTO王若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且不论资本寒冬对整个创业圈的影响,占领“扫码一条街”的O2O的确迎来了寒冬。
与此同时,城西北的中关村——去年6月刚更名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不到300米长的大街上布满了帐篷、显示屏、机器人、若干印着创始人头衔的名片和充斥着整条街的“颠覆技术”的推广词。
慕名而来的人站在创业大街上,丝毫感受不到今年下半年以来媒体纷纷表示担忧的“资本寒冬”,最早一批入驻的拉勾网工作人员介绍,从今年4月至今,创业大街一天比一天热闹。与大街上的创业者同样内心火热的还有主管单位,根据10月初海淀区公布的“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中关村大街未来3-5年内将彻底完成转型,现有15万平方米的传统电子卖场将全部腾退。对创业者来说,像是寒冬中的一把火。
创业大街北端紧邻着北四环,有一家装修古朴的店面,楼上挂着“家谱传记楼”的招牌。家谱传记楼是原来中关村海淀图书城25号楼,如今,25号楼有一半的店面是投资机构。
“我们在这里七年了,过去这里就是一条什么都有的步行街。”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的出版服务专员冯秀英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虽然去年6月就已更名,但直到今年4月,创业大街才名副其实。4月以前,这条街上仍然以小吃店、服装店为主。
家谱传记楼不愿意搬走,创业大街的兴盛,吸引来大批创业者和投资机构,对这家看起来格格不入的家谱传记楼,反倒起了带动作用。
不过,家谱传记楼的店面也由过去的三个门面缩减到一个门面,另外两个,如今是创业服务机构聚创和自媒体连接创业计划“金榕树”。
从家谱传记楼往南,越南越热闹。一路上分布着20多顶帐篷,每顶帐篷前都站着一个创业团队,从20岁出头的小年轻到40岁上下的中年人,从中国人到外国人,穿着各色工作服,用同样自信满满的神情向路人和投资人不厌其烦地反复介绍自己的项目和产品。
一路走到最南端,创业大街南端的牌坊旁边是声名在外的“3W咖啡”。2011年3W咖啡入驻时,彼时的创业大街还叫“电子一条街”,3W咖啡是街上第一家创业咖啡。
一北一南,家谱传记楼和3W咖啡是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过去和现在。而分处北京城两端的望京和创业大街,则是不少O2O创业项目的起点和终点。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9月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与此同时,A股市场持续走高,有钱任性的资本市场为全民创业提供了温床,2014年天使、VC、PE共募集完成745只基金,披露总募资额达832.19亿美元。一批创业明星的出现让O2O创业项目在去年迎来井喷,北京城中主要商业街遍布扫码地推摊。
今年6月,望京阜安西路,背靠望京SOHO、紧挨着居民小区,人员的流动让地推们在此悄然聚集,最热闹的时候,短短50米的街上每天摆摊的地推超过30家。“那段时间,周围上班的来店里吃饭都很少点饮料。”一家餐厅的工作人员说—30多家O2O的地推,从水果、饮料、零食,到米、油、餐巾纸,顺着扫完一遍,很多人拿到的免费赠品抱都抱不下。
不过入秋之后,天气冷了下来,扫码一条街也慢慢冷清下来,到了10月下旬,街上还剩下十多家O2O的地推摊,送的礼品也都以水果、零食、口罩等小东西为主,再难见鼎盛时期的米、油等更具诱惑力的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