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斌,刘硕斌讲师,刘硕斌联系方式,刘硕斌培训师-【讲师网】
国学 领导力 创新思维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刘硕斌:孙悟空神通广大,为什么不直接把唐僧背到西天?
2016-01-20 6952

孙悟空神通广大,烈火寒冰、天庭地狱、芥子须弥、西天净土无不自在出入,且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直接就可到灵山佛祖那,为什么不直接把唐僧背到西天,何必历经千山万水、千难万险而行道呢?


这是世道逻辑最常见的趋利价值观,反映了世道之人重果而轻因心态,说得更显白些,很多人只想要结果而不想要过程。如果按这个逻辑推论下去,孙悟空还要背唐僧做什么,自己直接取了经回到东土就是。如再往下推论,还要孙悟空取经做什么,佛祖自己直接将经传给东土就是,岂不省掉一切麻烦吗?!


看《西游记》有一点一定要清楚,所谓到西天取经不只是指做一件事,其真正蕴含的则是指生命的修行过程。佛法与世道有为之法不同,佛法在世道不是为某一件有形、有相、有为之事,而是最重生命过程的觉悟,觉悟什么?觉悟宇宙生命的真实真相——性空缘起。一切事物一切人生均是觉悟机缘,小觉悟累积成大觉大悟。所以说,于佛法来论,过程即是结果。


《西游记》真正反映的其实是一个世道生命的修行历程,这个生命的核心主宰是“业性”——唐僧表法,其所控制的肉身之体是“命体”——沙僧表法,这个生命最大业性的体现是“欲求”——八戒表法,业性时刻不安,时刻在动的最常见状态是“意识”——白龙马表法。命体、欲求、意识对应的佛学概念正是身、口、意三业,三业又对应了贪、嗔、痴三毒,身对应痴,口对应贪,意对应嗔。


另外,每个生命均是自宇宙源头来,具先天本源,只是迷失了,这个先天本源是什么呢?“心源”,以悟空表法。迷失的心即是妄心,孙悟空跟着唐僧修行前大闹天宫、齐天大圣等过程即是妄心发动阶段。觉悟之心即是佛心,禅宗所谓即心即佛。


所有人的生命修行,均是这五个方面修证至修正。《西游记》用唐僧领着四个徒弟到西天灵山见佛祖取经,表面是在行脚走路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14年行程十万八千里,实际蕴含的并不是时空上的距离,而是内修的心路历程,即每个生命破除外在业性的障境,逐渐明心见性而消业的过程。在做佛中成佛,业全消了才能成佛。


并且,每个生命的业性是不一样的,修行都是自己的事,是无法让别人代替代理的。唐僧代表的业性产生了命体、欲求、意识,即身、口、意三业,如不能转化是不可能回归灵性状态的,自然不会具备灵性状态下的神通,自然无法超越时空的。


身、口、意三业有多大的力量呢?如果不是发自自心真心的觉悟,非因果业报不可,佛学中有大势至菩萨的表法。业力之“大势至”,如果想依赖外力助缘化解,即使是佛祖也没办法,所以佛经中也有说到,释迦族曾在某一世被灭族时,释迦牟尼佛祖曾想尽一切办法想化解杀戮灾难,最终无功而返,自己受业报也脑痛三日。


但如从自心反省,真心忏悔入手直接觉悟,再大的业力也易化解,禅宗有“迷则凡,悟则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涯,回头是岸”等。在《西游记》里面这个决定着修行最为关键的秘密作者是否点出来了呢?是的,就在修行团队里面,就是代表“心源”的孙悟空。


一个生命时刻之用心决定了每时每刻的起心动念,其念头是否正确,直接决定了是否入顿悟之门。《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显露的只是唐僧的起心动念,唐僧很少自觉,每次均是遇上磨难才反省,注定要走渐悟之道。所以,孙悟空无法背负唐僧直接去灵山。


明白了以上道理,《西游记》原著里的解释就容易理解了。书里说,八戒道:“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行者道:“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够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也只做得个护法,保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


修行都是自己的事,谁也不能代替谁修行。即使佛祖天天守护在你身边,终究还是要靠自己觉悟,外因永远不是根本。取经不是目的,取经本身即是修行。传法也不是目的,传法也是修行。

选自法喜老师最新著作《西游记修真解密》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合肥站 hf.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