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美国和欧洲的货币刺激政策增强了全球的流动性,老外们可能指望不上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刺激措施了。
中国央行近半年来不断出台降息、降准和一些类似QE的措施,旨在提振银行贷款,压低市场利率,以刺激经济发展。但瑞银认为与欧美的刺激措施相比,海外投资者可能沾不上中国央妈的光。
“它们的传导机制截然不同,”瑞银驻伦敦新兴市场跨资产策略主管Bhanu Baweja接收彭博新闻社的采访时说。
Baweja认为,中国的经济刺激措施力度目前为止还弱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例子就是虽然中国六个月内三次降息,但是货币供应依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经通胀因素调整的利率水平仅小幅下降。
瑞银还表示,中国已经实施的刺激措施在降低风险成本方面的效果可能不如其他央行。比如,当美联储把基准利率降至零时,市场借贷成本随之下滑,帮助了很多依靠美元融资的跨国企业。相比之下,筹集人民币资金的跨国企业寥寥无几,因此中国央行的措施不会推动全球权益资本成本(cost of equity)下降。
“中国实施宽松政策对降低巴西、南非或者印尼的权益资本成本毫无帮助,”Baweja表示。
货币宽松之下,中国有多少廉价资金会流入国际资本市场寻找更高的收益成为一个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股市一片红火的情形之中。此外,中国金融机构对外投资的渠道也并不顺畅,中国对外金融投资截止4月份规模仅为900亿美元,远低于欧美的4000亿规模。
所以,尽管中国在全球的综合影响力从未有如今这么重要过,但央行的政策措施却很难直接在全球市场上激起波澜。
不过中国央行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整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来实现。 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Adam Slater在本月的报告中表示,尽管中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直接联系很弱,但如果中国经济放缓将拉低全球债券收益率和商品价格。